現任天下雜誌群(包括天下雜誌、康健雜誌、CHEERS雜誌、親子天下雜誌及天下雜誌出版事業)創辦人、董事長兼總編集長。

她所積極投入領導的刊物,在1981年創立天下雜誌開始,即堅持新聞專業與品質,為台灣社會,甚至華人世界,提供前瞻、公正、富啟發性的深入新聞報導,是一片喧嘩的社會中一束冷靜而溫暖的聲音。在新聞媒體競相低俗化的時刻,天下雜誌群仍排除萬難,堅定的為提昇社會的品質和品味而努力。在快速變化的台灣社會中,天下雜誌三十年來,一直扮演廣被尊重的有公信力的角色。

殷允芃數十年來對新聞界的專注投入及影響貢獻,已獲得許多國內外的肯定,包括「十大傑出女青年」、成功大學傑出校友、美國IOWA大學傑出校友,多次金鼎獎主編及公共服務獎。一九八七年獲得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「麥格塞塞新聞獎」,得獎的評語是「由殷允芃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,天下的創刊,帶來了台灣財經報導方式及素質的改善,也成為推動台灣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。天下是第一個以新聞專業精神製作的高品質雜誌而成功的案例。」紐約時報則稱讚天下雜誌是「反映台灣經濟成長的鏡子」。

近年來,更以「對新聞出版專業有特殊成就與貢獻、對新聞倫理之堅持與執著,足堪推崇」,於二0一一年獲得卓越新聞獎首屆終身成就獎,及二0一二年金鼎獎特別貢獻獎。

歷年來天下雜誌所報導出版的「一同走過從前」、「孫運璿傳」、「發現台灣」、「環境台灣」、「海闊天空教育專刊」、「影響200」、「319鄉向前行」、「微笑台灣」、「成長400」、「美麗台灣 走一條不同的路」等專書及紀錄片,已成為瞭解台灣歷史、經濟、環境、地方及人才培育等領域的經典參考。

殷允芃和她所領導的天下雜誌群工作同仁,數十年來為推動台灣社會的進步,默默耕耘,也常在關鍵時刻發揮重大的積極影響力。

除早期擔任「紐約時報」、「亞洲華爾街日報」等國際媒體記者的英文報導寫作外,殷允芃曾出版「發現台灣」、「敬天愛人」、「素直的心」、「等待英雄」、「點燈的人」、「中國人的光輝」等多本中文著作。

  • 電子書: NT$ 196

    殷允芃  精心挑選20篇最啟發人性的作品 燃起你的熱情 勇於參與、追求創新——希望,永遠在路上 人生不是投幣機,投了硬幣就會得到一杯可樂。 用積極的態度,面對人生未知的變化。 無論身處如何的逆境,都可以站起來,並在逆境中尋找樂趣。 20篇寓意、創意獨具的名人故事,將...

  • 電子書: NT$ 154

    一九九六年,在台灣邁向二十一世紀的關鍵時刻,「敬天愛人」以前瞻的視野、深厚的關懷,為處在迷霧中的政府、企業與個人,點亮一條看得更遠、走得更穩的道路。 麥格塞塞新聞獎得主、亞洲周刊推崇的「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女性」之一──殷允芃女士,以最誠摯、深刻的筆觸,展現對斯土斯民的關懷。

  • 電子書: NT$ 126

    一九七一年,以「中國人的光輝」一書為台灣深度人物特寫開啟了一扇窗。一九八七年,因「建立台灣的新聞專業標準」,成為第一位獲得麥格塞塞獎的台灣新聞工作者。「等待英雄」是作者對時代、社會的深刻觀察,也是她堅持新聞專業精神的一段心路歷程。

  • 電子書: NT$ 126

    一九九二年,「點燈的人」在變動最劇烈的年代中誕生,作者以敏銳的觀察、動人的筆觸和人文的關懷,刻劃出台灣變遷表象下的真實。

  • 電子書: NT$ 182

    一九九九年,新舊世紀的交會點,許多人都對台灣當前政治失望,對社會價值混亂憂心。本書作者以寬廣、誠摯、開放的心,為台灣教育、環境、競爭力及願景,鍥而不捨、點點滴滴地尋找前進的力量。在許多人都對台灣當前政治失望,對社會價值混亂憂心時,台灣,是否仍舊充滿了美麗的可能? 本書作者殷允芃,以敏銳的觀察與動人...

  • 電子書: NT$ 196

    真誠如實且善意的人物寫作,能讓人得到滋養與望 深度人物特寫的經典、文學與報導交會的火花、新聞人必讀 全書收錄了19位名人的採訪紀錄,包括知名作家張愛玲、聶華苓、於梨華、賽珍珠、曾野綾子,學者夏志清,建築大師貝聿銘,外交家顧維鈞………&hellip...

  • 購買後可以畫線與撰寫書評
    • 「這森林真可愛,黝黑而深邃。 可是我要趕去赴約會, 還要趕好幾哩路才安睡, 還要趕好幾哩路才安睡。」
    • 「人生,」她說:「是在追求一種滿足,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。」
    • 「而這也就是我的寫作方式,」
    • 「然後他從與山同住裡回家。在他的小屋裡,他關起門來,也不望窗外,坐下開始畫他的山。」
    • 「但是一個中國畫家並不如此做。他只走著,逛著。遇見山,他就舉頭看山。如果是雨天,他見山在雨霧中。他在山寺裡飲茶,他在路旁採幾朵小花。秋天,黃葉落地。冬天,他又見山在雪中。」
    • 他最常為人引用的一段名言是:「一個城市,並不等於就是一堆建築物,相反的,是由那些被建築所圍圈,所劃分的空間所構成。這想法也許使人聽來新奇,但這確是現代都市計劃的要旨。」
    • 「我常常覺得我像是一個島,」她說,習慣性的微揚著頭。斜斜的看去,額上映出的單純與平靜,彷彿使人覺得,她是在歲月之外的。她是最最自由的人。
    • 她描述胡琴的嗄嗄慘傷的音調,是「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,塞上的風,尖叫著為空虛所追趕,無處可停留。」她寫冷天鄉村裡的太陽,「像一隻黃狗,攔街躺著。太陽在這裡老了。」她比喻在伴娘眼裡的新娘,是「銀幕上最後映出雪白耀眼的『完』字,」而伴娘自己卻是「精彩的下期佳片預告。」
    • 她認為人生的結局總是一個悲劇,但有了生命,就要活下去。